卷四十一 民國二十六年一月至三月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539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蔣中正總統困勉記

浙江奉化王宇高(墉伯)王宇正(垣叔)同編


卷四十一

民國二十六年一月至三月


民國二十六年,公年五十一

      一月一日,朱培德入告,昨日審判張學良經過,已曰:「張學良竟有不承〔疑漏「認」字〕政府與做百姓亦要革命之語,是其尚無悔禍之心也,可痛之至!」晚,召朱培德、顧祝同、熊式輝、林蔚,授以機宜,曰:「對西北,以政治為主,軍事為從,以此方針解決之。」二日,以飛機到寧波歸奉化武嶺。三日,宋子文、王寵惠來到奉化謁公,商處置張學良事,已曰:「子文仍有使張學良回其家居,予以自由之意,可歎!」聞汪派有力圖出組行政院之計畫,曰:「是不自量其本身,而祇知爭權利,此國之所以亂而不能平也,尤可歎!」五日,研究對共黨方針,曰:「應與共黨以出路,而以相當條件收容之;但須令其嚴守範圍。」晚與李石曾、王寵惠談外交,曰:「對倭對俄,皆以國聯為基礎。」

      〔一月〕六日,預測對倭交涉之危機,曰:「不可刺激,亦不可畏縮,以維持現狀,相機進取,如刺激,則危險性甚大也。」又曰:「對倭應抱定抗倭而不排倭,應戰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540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而不求戰之主張。」七日,研究對內政策,曰:「結束目前之糾紛,使各勢力,暫時相安,俾得逐漸補救與改正。」八日,與徐永昌商陝事。九日,又與徐永昌、賀耀組商陝事甚久。十日,曰:「調東北軍到豫皖如何?」十一日,聞西安全被赤匪把持,曰:「中央如放棄西北,無異放棄國防,鳴乎可?」十二日,研究張學良居奉化之處置。十三日,張學良到奉化,令居於嶺麓小築,曰:「張學良膽大而怕死,狡獪而糊塗,不可以道理喻也。為黨國計,如此處置,覺不錯。」十四日,與米春霖談已,交以處理陝事甲乙兩項辦法,命攜歸交楊虎城速辦。十五日,曰:「閻錫山主張容共而不放張,劉湘亦欲容共而反對中央,皆應注意之!」

      〔一月〕十六日,研究對西北逆匪作戰事,曰:「先用飛機轟炸,繼由西面部隊,向東壓迫,最後用正面攻擊。」十八日,曰:「陝亂癥結,仍在共黨,應先令東北軍脫離陝亂。」十九日,曰:「應嚴令共黨撤退商縣部隊。」二十日,曰:「兩日來,籌慮陝事,夜不成寐,身心皆不健全。」二十一日,李志剛攜楊虎城函謁公,公閱之,曰:「既願接受甲項辦法,又欲要求改正,何也?」言已,復書嚴拒之,并曰:「已以全權交付前方顧墨三主任辦理矣。」李志剛去後,曰:「此或共黨願乘機示誠之所致也;否則,陝事無如此速了之可能;而我中央派軍進逼,使叛逆與匪徒,驚悸落魄,實為最大效力,蓋匪逆必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541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用實力,不能以理喻也。」二十二日,以復楊虎城函意電告顧祝同、劉峙,并曰:「對楊虎城與共匪,應以恩威並示之。」二十三日,聞閻錫山願調停陝事,曰:「此人陰險卑劣,不顧大局,應嚴加拒絕之。」晚,曰:「對共黨應示以光明而強硬之決心。」二十四日,汪兆銘到奉化,公與之談,已曰:「精衛甚欲主持經濟,其實非其所長,可知人事甚難安置也。」二十六日,又與汪兆銘談對共問題。

      〔一月〕二十七日,曰:「陝局自昨晚起,復生波折,名為東北軍下級官長要求張學良回部,其實受共匪之操縱而搗亂也,而共匪一面要求規定其經常經費,并妄以余親筆函為證,應嚴斥之,并終止談判。」二十八日,曰:「東北軍惡化分子,尚受共匪之操縱,借要求張學良回陝之名,而不肯順從撤退;余預料其外強中乾,最後必可就範。但不加以武力痛擊,則延宕可以生變,故決令速就範;否則,加以痛剿,在所不惜。」二十九日,得顧祝同電,曰:「陝逆又言願就範聽命矣;但共匪在西安逆軍中,其搗亂挑戰之謀,恐仍將層出無窮也。」聞倭閣宇垣被其軍部拒絕組閣,曰:「此為倭寇無政府之表徵,其權益落於少壯軍人之手矣;如我果能自立,則倭寇之侵暴更甚;然而不足懼也。」三十日,得周恩來、于學忠、楊虎城及顧祝同、劉峙各電曰:「共匪商縣部隊,如期先向陝北撤退,此其表示投誠之意乎?但昨晚渭南與華縣不通,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542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此必被共匪剪斷,使其撤兵時,免為中央軍所偵悉也。東北軍不再要求張學良回陝,而願無條件撤退,楊虎城惟多要款項,亦無其他要求,此皆共匪不想作梗之明證乎?故對於共匪之處置,應慎重考慮。彼於蘇俄既無接濟,而於主義又難實行,若其果有民族觀念,不忘為黃帝後裔,則於其窮無歸時而收服之,未始非一良機也。」三十一日,曰:「此後應集中全副精神,以實施國家整個建設。」

      二月一日,反省一月份事,曰:「陝甘問題,尚未能和平解決;然逆匪內部渙散,同牀異夢,共黨雖從中操縱作梗,亦不敢明目張膽,而且中央對共已有相當示意,勿使其失望,料彼亦終於屈服也。」又曰:「對俄交涉之進行,應以英法為介,而余躬自赴英之利害如何?應切實研究。」二日,以汽車經新昌、嵊縣、紹興到杭州。三日,得西安叛部昨晚內訌之報,曰:「孫銘九反對撤兵,包圍王以哲家及楊虎城、于學忠官署,並擊斃王以哲,此或王以哲所部被共黨煽惑,共黨又以為非殺王以哲,不能完全操縱其所部之故也。夫王以哲為陝變主動最烈,容共最力之一人,今其受禍亦最先,叛逆奸偽,無不終於自殺,而其報應之速,且如此也。楊虎城、于學忠等,乃想借孫銘九之行動為名,延宕撤兵,圖謀反抗;祇因渭南劉多荃部已撤去,彼等知大勢已去,始允照舊撤退,可歎!」四日,得顧祝同﹝疑漏「電」字﹞,曰:「孫銘九等已被逮繳械,楊虎城、于學忠仍照原定計畫,實施撤兵,此心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543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安。」乃電復顧祝同指示,曰:「甲、中央軍入西安後,至少要駐守東西二城門;乙、待二城門布置妥後,再與楊虎城要求鐘樓歸中央軍駐守;丙、渭北部隊須推進張橋交口北田鎮之線;丁、沈克、檀自新,准各升一級,或委為軍長。」

      〔二月〕五日,與張季鑾〔鸞〕、陳景韓等談已,曰:「聽取各方意見後,可決定:一、對內不造內戰;然一遇內亂,則不可放棄戡亂平內之責。二、政治、軍事,仍應漸進,由近及遠,預定三年或五年為統一時間。三、不說排日而說抗戰。四、強化軍軍〔事〕教育。五、逐省物色人才與正紳。六、健全宣傳部。」六日,蔣鼎文到杭州謁公,報告西安詳情,公乃電顧祝同,曰:「入西安以前,必先令衛隊入城;對共黨代表,應另派人接洽,仍推楊虎城間接辦理,若與之見面,只可談感情話。」又與張季鑾〔鸞〕、陳景韓,談已,曰:「對倭交涉,危險性尚多,剛柔兩難,緩談察北,先談冀東,可乎?但欲取消冀東偽組織,恐甚困難也。」又曰:「對倭外交,初步穩定之時,不可多事更張。」七日,聞楊虎城部有三旅自動脫離,曰:「楊逆崩潰之勢已成,西北事較易矣。」八日,手製本年大事表畢,得顧祝同電,曰:「楊虎城果自動讓出城防,無能負嵎矣。」

      〔二月〕九日,以飛機到上海,研究全會應解決重要各案,曰:「甲、對倭交涉方針,及受侵則抗戰之權責誰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544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屬?乙、處置共黨之方針,或改編、或監視與保證。丙、西北變之善後問題。丁、張學良之黨委資格問題。戊、張學良叛黨時之八項要求,應提否?己、國民大會案。庚、中央與地方權限劃清案。辛、人民陣線案。」十日,歎曰:「今為舊曆大晦日,在滬醫治背傷,毫無歡意。」十一日,研究對陝中各逆部之策略,曰:「先解決楊虎城部,次張學良部,最後共匪。」十二日,研究外交方針,曰:「外交決以獨立自主為基礎,而取國聯為和平集團路線。」十三日,研究對共黨處理方針,曰:「先監視,後統制。」十四日,以飛機回南京。十五日,三中全會開會,曰:「余以背脊傷痛未參加,歉甚!」晚,修改西安半月記,曰:「連日修改,尚未完妥,幾不成寐。」十六日,研究內外要點,曰:「對內則編共而不容共,對外則抗日而不排日。」十七日,主席全會討論要案。十八日,審閱對共黨宣言,曰:「共黨非人倫不道德的生活,無國家反民族的主義,必使根絕淨盡。」十九日,商推汪兆銘任中常會主席事,曰:「此事甚費周折,未得結果,可歎!」二十日,邀居正、張繼等,再商汪兆銘為常會主席事,仍無結果,曰:「此事終未能得若輩西山會議派之同意,若輩以老自尊,不識大體,祇有搗亂,可痛也!」

      〔二月〕二十一日,研究川局,曰:「重慶、萬縣應派中央軍駐屯,而廣元埧、江北縣,亦在內。」

最近更新於 2016-07-26